超声波“杀肿瘤”引央视关注,助推原始创新,惠及社会大众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7-10-30   阅读:436 返回上一页  点击关闭窗口

【导语】 2017年4月25日晚21:15,中央二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采访重庆海扶的节目《厉害了!中国最新手术刀》,系统讲解震撼全球的中国原创超声治疗技术——海扶刀®!

视频地址:http://tv.cctv.com/2017/04/25/VIDEMD3QVEXRhAXTNNPRCAKc170425.shtml

高强度聚焦超声,让“隔山打瘤”成为现实


        太阳光线聚焦200倍可以把纸烧起来,超声波聚焦3000倍比太阳镜聚焦要厉害很多。这种超声聚焦现象应用到为人治病上,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这个问题,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智彪思考了29年,实践了29年。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王智彪团队终于发明了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英文缩写为HIFU,也叫海扶刀®。海扶刀®利用超声波具有的方向性,组织穿透性和聚焦性,从体外将超声聚焦在体内病灶处,达到60℃以上的瞬间高温,使目标区域的组织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可逐渐被吸收或变成瘢痕,达到直接消融体内病灶组织的目的。为使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更清楚的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王智彪现场演示了超声波聚焦产生的威力。当温度、能量足够高的时候,它转化成温度,立马就把那个高温区域里面的肿瘤细胞杀死,而正常组织却没有受到损伤。“隔山打瘤”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已经成为了现实。

        这项发明,先后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国产医疗器械行业迄今为止获得过的最高科技奖项。

区别于传统手术,医生手中的鼠标即“手术刀”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扶医院,央视财经记者发现,这里的手术室别具一格,医护人员们不需要层层消毒才进入手术室,手术室内也不需要无菌环境;病人没有进行全身麻醉,只是注射了一些镇定剂,还可以与医生交流。看不到手术刀和止血钳,也看不到止血的纱布和棉花,医生手中的鼠标,就是正在患者体内做手术的手术刀。

 

 

    这里的医生为子宫肌瘤患者做手术时,通过鼠标来控制焦点在子宫肌瘤不同位置的移动,把肌瘤一点一点的消融掉。屏幕上的红点,就是正在体内实施手术的超声波聚焦点,屏幕上是实时的超声监控。治疗之前图象稍微黑一点,治疗之后图像就慢慢变白了。当时正在手术的病人的子宫肌瘤有6cm大,45分钟后肌瘤就已经被大部分消融,患者还能够自己走出手术室。问及患者感受时,患者回答手术过程中没什么感觉,也不疼,只是有点想睡觉(术中镇静镇痛剂所致)。这种神奇的技术,让记者叹为观止。这个患者是海扶医院接受聚焦超声治疗的第3578位患者。

多年艰苦求索,创下多个世界第一

        早在1988年,当时作为妇产科医生的王智彪就想用聚焦的超声波给病人在体内做手术,想把这个听起来不可能的设想变成现实。虽然美国人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提出了类似的想法,但是当时世界上还一直无人实现,更不用提用在临床手术上。

        为实现这个不可能,王智彪和工程师团队们想尽了办法,经过一次次的试验和探索,才在1999年发明中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器械——“超声聚焦刀”,并在以后的临床应用中创下多个世界第一。王智彪自豪的说“超声波诊断的第一例病人不在中国,第一例CT不在中国,第一例核磁不在中国,第一例PET不在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不在中国,就是手术类,腔镜都不在中国,但是第一例聚焦超声手术在中国,而且这个不是一个病人第一例,刚才我说的骨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子宫肌瘤都在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医学专家陈文直至今都还记得全世界第一台海扶刀®手术,“当时是一个孩子,骨肉瘤,肉瘤长在腿上了。一般发现了就要截肢,截肢,还活不了多长。当时我们都是一排救护车,就是不同的抢救车摆在那。做下来以后,还很顺利,没有什么反应,我们担心的皮肤、神经,都保护得很好,第二天就安排他做了核磁,放射性核素扫描,马上就显示了一块肿瘤组织坏死,清楚地显示。”

领跑世界,“墙内开花墙外香”现状需要政策大力支持


        中国海扶技术让中国人第一次在国际大型医疗设备领域领先发达国家,也被国际超声治疗学会主席誉为:“领先世界水平3-5年。目前,海扶设备已经销往20多个国家的50多家医疗机构,国际市场已从将信将疑到认可这项中国原始创新技术。英国牛津大学临床中心主任大卫.克兰斯顿认为聚焦超声技术是外科手术的未来。中国重庆生产的海扶设备也在2005年通过欧盟CE认证,是全球首个获得此项认证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设备。但国内推广却困难重重,很多医生还没有认可和接受这项新技术。

    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告诉记者,引进海扶设备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做了近四百例HIFU手术,目前与传统的切除和腹腔镜手术相比,HIFU治疗的数量还只是很小一部分。除了认知不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地方的医保部门还没有把它纳入医保范围。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院长陈拥军讲到:“十多年前就关注这个技术,但我们对国产原创的整套大型医疗设备确实有怀疑。经过多次考察以后才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好技术,确实能够造福患者,造福人类。但当时对于这项新技术仍然非常谨慎,2011年开始只是先和厂家合作,但是2012年就明显感觉比预想的好得多得多,完全是超预期的,所以就变成购买了。事实证明,它给患者带来的优质医疗服务的效果比我们预想的好得多得多,以及对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妇产科学科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超出我们预期的。” 目前该医院已拥有一项世界之最:迄今为止,这里完成了5400多例子宫疾病患者的海扶手术,是目前全世界用海扶刀治疗子宫疾病病例数最多的医院,为海扶技术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科研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周丁华也告诉记者,他们正将HIFU技术应用在肝癌和胰腺癌的治疗方案上面,把它应用于肿瘤治疗也是一种尝试,国外也在做,中国走在最前列,应该来说领先国外,领先欧美国家五到十年,但医保问题也是影响这项技术推广的一大难题。

    HIFU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郎景和讲到“我们最近几年跟很多医院一起联合(多中心研究),我们有一个非常大数据的总结,几千例是有了,应该是能说明问题的,这个结果公布之后大家对它有非常好的认识,我们会推广这个技术。”

医疗器械,正在追赶世界

        统计显示,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的前十强均为欧美企业所占据。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变。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出台配套措施,对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和临床急需的医疗器械进行优先审批。近年来在多项政策扶持下,在部分领域,国产医疗器械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个别领域,国产医疗器械甚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过,从海扶刀®推广的经历,我们也看到,医保政策成了海扶刀落地最大的障碍。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快审批速度,能够让更多的患者更快、更早地享受到新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7-10-30   阅读:436 返回上一页  点击关闭窗口

 
留言 | 网站地图 | 链接 | 渝ICP备12003724号 | 网站建设:一席设计